今年儼然已成為各家手機廠商標配的「全面屏」,真要往前追溯起來,名稱、概念的推廣過程中小米 MIX 這款「概念機」的確是功不可沒。只是,也正由於它身上的「概念」屬性,初代 MIX 在產品的實用性上不可避免做出了犧牲。但就算是這樣,雷軍的大膽嘗試還是取得了很驚艷的效果,把 MIX 算作小米發展歷史上的一大里程碑應該是不為過的。
正因為此,時隔一年之後誕生的 MIX 2 承載了相當高的期待。人們希望看到更多的概念落到實處,成為日常使用中真正可以依賴的特性。那小米這回究竟做得怎麼樣?筆者的看法,大家不妨聽一聽吧。
外觀及手感
MIX 2 的設計仍舊是由大師 Philippe Starck 操刀,整體的外型風格沒有太偏離初代,更多是在一些小的細節上做變化。首先,塞入了近 6 吋螢幕的機身將尺寸控制在了「相當於超窄邊 5.5 吋傳統手機」的大小,拿在手上比前一代要好掌控得多。與此同時,手機的邊角處理更趨圓潤,而這點在使用鋁製中框、售價人民幣 3,299 元的標準版上體現得尤為明顯。
至於要價 4,699 元的尊享版,之所以三圍(150.5 x 74.6 x 7.7 mm)中長寬比標準版(151.8 x 75.5 x 7.7 mm)小一點點,原因之一就是中框外側的弧度相對拉得更平一些。而這也就導致它算上玻璃下黑邊的螢幕外輪廓實際視覺寬度,會比標準版顯得更窄。但即便如此,裝置的「無邊框」效果還是要遜於去年的初代 MIX,在驚艷程度上是有退步的。
是說,這種由概念機轉化為成熟商品過程中的改變,筆者原本是完全可以接受的。畢竟邊緣多留出那麼點空間後,替換壓電陶瓷的導管式聽筒通話效果明顯更好了(雖然開槽變得很容易積灰...)。而且可以預期到邊角的抗摔碎能力也會加強,手機不會再像之前那麼脆弱。但問題是,在發售初期小米又玩了一把誇大宣傳的套路。官方一開始給出的電腦圖裡 MIX 2 幾乎把上方和左右兩側的邊框壓縮到了極致,但實際上所謂的「全面屏 2.0」遠沒有達到這樣的效果,而同期發表的小米筆電 Pro 也存在粉飾厚度的問題。
在被揭露以後廠方迫於輿論壓力對宣傳內容進行了修改,但老實講造成的影響已經很壞,而且在筆者看來如今的小米根本沒有必要搞這種伎倆。眼見著官方的線下零售店越開越多,東西做得如何去店裡一摸便知。這種前提下還弄出明顯貨不對版的「賣家秀」,反倒會給原來還不錯的產品招來罵名。更何況,這已經是小米第三次踏進同一條「河流」了,之前的小米 Note 3、紅米 Note 2 都沒什麼好的結果。何苦在今年手機業務勢頭重新起來的時候,又去冒這種可能讓自己跌跟頭的險呢?
另外,廠方這樣子對「全面屏」的過分過度強調,也令一些本來同樣值得大書特書,甚至在筆者眼中比螢幕更吸引人的賣點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。像是尊享版 MIX 2 初期要十天才能生產出來的全陶瓷一體化機身,跟初代一樣,在筆者心中佔據著這幾年手機行業「最佳質感」的位置。不論黑、白哪個配色,都很有自己的味道。而標準版雖然只有背面那一片是陶瓷,但拼裝起來也跟鋁材的中框嚴絲合縫,手感溫潤平滑,不同物料間也沒太大的段落感。體現出來的檔次,在同價位段也是鮮有敵手的。
同時,兩個版本 187g 和 185g 的重量,正常來說顯然不輕,但搭配陶瓷這樣的材質卻讓人感覺恰到好處(男生觀點,女生可能還是會覺得有點沉)。此外像黑色機器自拍鏡頭外面特意加上的深色塗層,諸如此類的小細節也處理得非常好。隨包裝附贈的保護殼盡管由皮革換成了硬塑膠,不過觸感依舊不錯,而且樣子也是比較美觀的(某些尊享版用戶可能尤為需要套殼,因為相對來說更滑)。總而言之,MIX 2 看上去雖沒有初代那麼讓人眼前一亮,但個人認為其在目前的市場中依然算得上是顏值上乘。怪只怪小米自己,讓許多人把注意點放到了所謂的「大黑邊」上。
螢幕
就顯示效果來說,MIX 2 的這塊 5.99 吋圓角螢幕發揮應該算中規中矩。其亮度堪用,但最高值和調光體驗不如小米 6。色彩的準確度比較不錯,而且也順應潮流加入了 DCI-P3 色域。其色溫感覺有一點點偏冷,應該能符合大部分人的觀賞習慣。至於 JDI LCD 面板老被詬病的斜紋問題嘛,眼睛敏感的朋友面對這款手機估計還是會有點糾結吧。
但不管怎麼說,MIX 2 這塊「全面屏」點亮之後的視覺衝擊力還是不差的,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其實能彌補掉不少小毛病。要問筆者,最希望看到的是小米在下代 MIX 上把 2,160 x 1,080 這樣級別的解析度提升一下啦。
相機
初代的 MIX 除了打電話吃力以外,另一大短板就是拍照了。為了不讓主相機凸起,小米故意選擇了一款把輕薄度排在拍攝效果之上的 OmniVision 模組,成像品質是真的不怎麼拿得出手。不過考慮到是「概念機」而且產品的打造理念是以造型為先,當時這麼取捨個人倒是也完全能理解。那現在到了二代目,既然已經是把 MIX 2 當成是正兒八經的旗艦機來賣,在相機這一塊顯然久不能像去年那般任性了。
於是我們在 MIX 2 身上,看到了主流的 12MP IMX386 感光元件,為了畫質不得不凸也可謂是意料之中的事情。許多人期待的雙鏡沒有出現,對此筆者自己其實並沒有很在乎。理由之前也提過,一是目前很多雙鏡方案帶來的功能,對相當大部分用戶來說必要性尚不算高,廠家宣傳或者說用戶炫耀的意義是要大過其對拍攝體驗的提升的。二來則是把單鏡成熟方案玩好的大有人在,至少目前 1 大於 2 的例子仍然比比皆是,關鍵還是看廠商的發揮。
那說了這麼多 MIX 2 的拍照究竟如何呢?一句話概括就是遠好於前作,但在同期的旗艦手機裡仍然在扮演追趕者的角色。在日間光照條件好的環境下,MIX 2 的白平衡基本都還比較準確,很慶幸沒再出現「祖傳綠」的問題。照片的色彩不算很討好眼睛,需要一點後製來幫忙提升觀感。手機的解析力尚可,但對寬容度的把控不算理想。測光有一定機率會過曝,好在 HDR 的效果自然,可以挽回一些分數。但遺憾的是這項功能只能手動開關,而且目前的速度有點慢,對手的穩定性會有一定要求。
而到了暗光環境中,MIX 2 的表現就要遜色一些了。縱然加入了光學防手震,但照片的整體亮度還是會有點欠缺。白平衡偶爾會有些偏藍綠,但更大的問題是細節丟失和雜訊控制不力。對焦方面速度上可以讓人滿意,但在夜間有時會出現對不準的情況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大陸版 MIX 2 的錄影功能中出現了專門的 WeChat 短片拍攝選項。這一特性之前 Samsung 做過,簡單來說就是可以拍攝 Memories 專屬規格、時長的影片並暫時保存,以便日後放到 WeChat 上分享(在 WeChat 裡是只能拍完就發不能存的)。但小米的方案在拍攝時只能一鏡到底,不像 Samsung 可以多段拍攝以實現類似剪輯過的效果,所以在實用性上還是有改進空間的。
至於手機基本的錄影功能,可以支援到最高 4K @30fps,比較好的地方就是四軸防手震的效果還算不錯。另外,前面也說了 MIX 2 的自拍相機依然被放在了右下角,拍攝和視訊時還是要記得將手機橫置或顛倒過來,不然鼻孔就要成為照片的主角了...
系統
筆者手上的這台 MIX 2 已經升上了開發版的 MIUI 9,基於的 Android 版本號是 7.1.1。在這版系統中,小米對圖示風格、動畫等視覺效果又做了些微調,同時還加入了圖片快速查找和「傳送門」這兩項全新的功能。其中前者是以機器學習技術為基礎,讓手機自動幫你以證件照、銀行卡、人物、場景等不同的類別來規整圖像。類似的事情 Apple、Google 早就在做,尤其是後者,目前 Photos 能達到的辨識準確率已經相當之高。而小米這個實際體驗下來,一些感覺不算難的分類仍有不低的概率會出錯,只能說對機器的訓練還得再加把勁才行。
至於「傳送門」,技術上說是一個建立在語意識別基礎上的效率提升工具。舉兩個例子,它能在你長按一段含有地址的文字後,於螢幕下方跳出地圖的快速按鈕,以便你馬上切換過去查看路線。要是文字中出現類似電影名稱、明星名字這樣的內容的話,它也能分辨出來然後給出跳轉到搜尋結果的捷徑。整套方案背後的概念有那麼點類似之前榮耀 Magic 上面的 Magic Live,如果算上分析語意後「附贈」的分詞功能的話,又會給人一些 Smartisan OS 裡 Big Bang 的既視感。總的來說,個人感覺「傳送門」在某些特定的場景下還算是比較好用的。但拿來作為 MIUI 9 的「門」面,份量似乎有點不夠。而且老實講,在這上面筆者也嗅到了一絲潛在的廣告「味道」,但願小米未來不會對此加以利用吧...
此外,小米這兩年主推的 NFC 交通卡功能 MIX 2 也是有的(目前僅限大陸部分城市),很比較遺憾是去掉了頂端的紅外線模組,一直以來都頗受好評的「萬能遙控器」在這款手機上就沒法用了。
效能及續航力
MIX 2 配備了高通現時最強的 Snapdragon 835 晶片和至少 6GB RAM(尊享版 8GB),效能表現毫無意外衝到了目前 Android 陣營的第一梯隊。而且得益於新版的 MIUI,MIX 2 日常使用起來相當順滑。雖然實際感受未必像一加 5 那樣快到都有點「假」,但對比之前的軟體版本,速度提升還是非常明顯的。另外,裝置的發熱也還算可以接受,一段時間的大型遊戲後手機背部會出現溫熱感,但並不會燙手到不適。
而在續航力的部分,MIX 2 所使用的 3,400mAh 電池較前代整整減少了 1,000mAh。規格幾乎跟 5 吋的小米 6 相當(3,350mAh),但因為螢幕更大片,所以持久性也如預料的一樣稍遜一籌。標準化的影片循環 MIX 2 可以維持 12 小時,在 4G 網路下 IM、同步全開,一小時影片、一小時離線聽歌、半小時瀏覽網頁、半小時游戲的慣用日常測試後,它還可以餘下 43% 的電量。表現不算出眾,偏重度的用戶最好還是帶著行動電源比較保險。快充速度放慢,插上標配的 QC 3.0(18W)充電頭以後,半小時能灌入 51% 的電量,完全充滿則要花一小時 40 分鐘左右。
競爭對手
如果把比較對象限定在「全面屏」手機裡的話,能真正跟 MIX 2 對上的產品好像還真的不太好找。除了新出爐具體還不好評價的 Nubia Z17S 以外,陸廠現階段那些只是單純用上 18 : 9 螢幕的所謂「全面屏」新機,不光是工藝、設計,算上規格基本也都跟 MIX 2 有著不小的距離。而在 iPhone X、Galaxy Note 8 這樣更接近「全面」概念的國際大牌真 · 旗艦面前,MIX 2 顯然還不具備叫板的資格。至於 Essential PH-1、Sharp Aquos S2 這兩款相對要小眾得多的「異形屏」,發表之後的聲勢太小,很難想像會對 MIX 2 造成什麼威脅。
如果把對比條件放寬到「全面屏」以外的話,HTC U11、一加 5 甚至說同門的小米 6 其實都可以算作 MIX 2 的對手。U11 的價格基本跟高階型號的 MIX 2 在同一區間,最大的競爭優勢毫無疑問就是拍照了。而一加 5 在效能體驗上感覺更暢快一點,同時相機也更強,機身更適合追求輕薄的用戶。至於小米 6 嘛,會是更便宜的均衡「水桶」機,不在乎螢幕大小的話可以考慮一下。
當然囉,也不排除有人會更喜歡「概念」感更強的初代 MIX。在小米至今為止的所有手機中,這應該是收藏價值最高的一款了。玩機的朋友等降價的時候入一台,想想也不是不能接受啦。
結語
單單就產品本身來說,筆者認為 MIX 2 應該能算作一次成熟的升級。盡管許多人關注的螢幕,沒有像前代那樣極盡可能地去追求「無邊框」。但妥協的程度個人覺得可以接受,而且隨之而來的體驗提升,也都是實打實不容忽視的。實際上,在發表以前筆者就相信,MIX 2「全面屏」以外的東西,才是決定這款手機成敗的關鍵所在。工夫在詩外,二代 MIX 的相機、效能、系統速度都有了明顯的改進,同時小米對陶瓷的運用目前已堪稱業內翹楚。結合它在所有「真·全面屏」手機(不是那些單單只是把螢幕拉長到 18 : 9 的玩意)中最親民的價格,這些變化對使用者的意義其實是要勝過那幾毫米的「大黑邊」的。
但是在產品以外,小米卻又一次在宣傳上犯了錯誤,一而再再而三,幾年了居然還是沒有長進。沒那麼依賴線上銷量的華為,今年都因為 P10 的事情吃了不少苦頭,那主力消費群都在線上的小米,難道就沒想過給自己敲敲警鐘嗎?產品要做好,行銷也要得當,所謂事不過三,類似給 MIX 2 抹(掉)黑(邊)這樣的「詩外工夫」,筆者以後是真的不想再看到了。
文章來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B0%8F%E7%B1%B3-mix-2-%E8%A9%95%E6%B8%AC-%E5%B7%A5%E5%A4%AB%E5%9C%A8%E8流腳汗登山襪上班透氣鞋
留言列表